這周回嘉義陪爸爸媽媽,在醫院裡拿起左思右想終於決定帶的一本書起來看,那就是左岸出版的「童年與解放」衍本。光講這本書的出版就有得講了,本來在猶豫該帶第一版還是衍本,我比較喜歡第一版的排版,第二版則是多了幾篇精彩好文。
之前我大多花力氣在讀前面,因為對我的論文啟發不少,雖然無法寫進去論文裡,但是至少是支持我一直寫這主題的動力。焦點是放在「人‧自然‧兒童」。(我的文字能力不好,只能點出關鍵字,其他就各自想像囉,希望能想辦法進步一點。)
這次我是從「解放的心靈」這一篇開始看的。引一小段話:
思想解放是人長大以後重新認識世界的第一件事。國家、階級、種族、宗教及其它社會規範,在人步入青年之時,已經像章魚一般箝住人的心靈,形成人的意識型態與價值。這時候將自己已接受的一切規範結構完全解體,重新以體驗、反思及懷疑主義的精神,來面對世界,理解世界,一步步充分自主地建立起新的價值體系,人才能繼續發展。也只有這樣,人的創造力才不致涸竭,人的文明才有新的面目與生命。這片是思想解放的要義。
之後提到哈伯瑪斯,在《知識與人類趣向》一書中,把知識因人類趣向分成三類:
1.根據物質需求而勞動發明的技術趣向(technical interests),所構成的是以經驗與分析為特徵的科學。
2.根據人類語言與溝通的實踐趣向(practical interests),它構成歷史與解釋的知識領域。
3.根據權力運作的扭曲而反省的解放趣向(emancipatory interests),所構成的是反省與批判的知識領域。
我真覺得應該去找找哈伯瑪斯的書來讀一讀。也許才能解釋一下上面這三類到底是什麼意思。我之前在讀碩班時,老師也講了一小段,真是難懂,可是我好奇不已,這書上附的參考書目,翻譯本竟然是我現在上班學校的......更想去找來翻一翻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